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從2015年已經開始,有不少船家已經完成或者正在對船舶防污染設備加裝和改造。他們是如何加裝或者改造船舶防污染設備的,又有遇到什么困難呢?
在清城區白廟利民船廠臨時碼頭,李先生經營北江游生意有十幾年了,他的船舶已經裝好大部分防污染設備,剩下的也已經委托技術人員制作了施工圖紙。
船家 李先生:政府要求加設沉箱。記者:再增加設備?是的。記者:要投入多少?要船廠那邊才知道,還沒有報價。
李先生表示,上半年因為疫情,生意受影響,現在在逐步恢復中。而增設船舶防污染設備又需要一筆費用。
船家 李先生:已經半年沒有經營,現在生意不是太好。就算我們增加設備后,后續污染物怎樣上岸,政府那邊不知道怎樣安排。
位于丁香碼頭的江暉旅游船服務有限公司掛靠著的游船有23艘,還有13艘游船沒有完成船舶防污染設備整改,8艘游船即將進行整改。
江暉旅游船服務有限公司經理 林少堅:有一批船舶原來是沒有設備設施,現在都制作出圖紙,制作出圖紙進行重新改造,規定在今年年底前一定要改造完成。
這艘游船在2011年投入使用,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加裝船舶防污染設備,船家投入了3萬多元。
清遠海事局船舶監督處副處長 梁志滿:經過整改完,這個船舶進行生活污水收集裝置的改造,加裝了生活污水的收集柜。
不少船家和旅游船服務公司表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完善岸上相關污染物接收點建設。
江暉旅游船服務有限公司經理 林少堅: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將岸上收集的設施完善,如果不是,船家完善好防污染設施,岸上接收設施沒有完善也是等于沒用。
船舶防污染勢在必行,船家都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在積極整改中。對于這項工作,政府部門是怎么推進的?政協委員又有什么好的建議呢?我們將繼續關注。(清遠廣播電視臺記者 梁浩宇 周昊)
編輯:蘇玉英 責編:鄭艷華 編審:湯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