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聯合印發《清遠市精勤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我市將通過采取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創新方式,分層次、分類別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隊伍。位于市郊東城新橋筆架山下,有一個占地30畝的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這里也是我市其中一個在農業領域里精勤農民的培訓基地,在這個綜合類的培育示范基地里,學員可以學習到魚苗的繁育、大棚的種植,稻田魚高效種養以及魚菜共生的復合耕作等現代農業綜合種養技術。
曾智麗:這里是魚菜共生的教學實踐基地,種植這些蔬菜所需要的水分,是從外面養魚的池塘輸送進來的,這些水不僅能為這些蔬菜提供水分和養料,同時也能為養魚的池塘起到凈化水的功能,實現一個可持續的循環系統。
清遠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秘書長 黎宣斌:學員來到這個基地以現場教學為主,
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老師就在田間手把手教學。
像這樣綜合類的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目前我市共有6個,另外還有5個實訓類的,5個田間學校類的,6個創業孵化類的,全市共有32個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據統計,從2015年至2019年,我市累計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66人次,今年計劃培育高素質農民797人。根據《方案》,精勤農民培育采取分層次、分類別進行,大致分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農業技術人員、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業從業人員這五類。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 蔡憶江:今年的重點還是培育農業經營主體的帶頭人和農業經營戶,既要他們引領一大批農業實用人才和農業從業人員一起來參加我們的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清遠廣播電視臺記者 曾智麗 見習記者 溪浩然)